财富是许多人心中的渴望,但正如古人所说,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然而总有一些人心生贪念,选择走偏门,甚至不惜采取偷盗、抢劫等非法手段,侵占他人财产。上世纪80年代,有一个人因为一场意外成为了残疾,而不得不走上了偷窃的道路,没想到他不仅技术高超,迅速崭露头角,甚至一度被誉为“贼王”。他的偷窃技术可谓是一流,甚至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犯罪帝国,最终让无数普通百姓的财产受损。但这种猖狂的行径并未持续太久,经过公安机关和17个省的联合行动,黄庭利及其团伙终于被一网打尽,至此,他成为了新中国首位因偷盗而被判死刑的罪犯。
黄庭利,1950年出生在山东省临沂市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。他从小便经历了艰苦的农村生活,家境贫寒,生活拮据。等到他二十岁出头时,依旧没有看到生活的转机,他决定外出闯一闯。村里有几个人曾经去东北的农场工作,待遇还不错,于是黄庭利也心动了,打算去那边碰碰运气。
1970年代初,他告别了家乡,跟随乡邻搭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,经过一番波折后,他终于在黑龙江找到了一份工作,成为了北大荒的开荒先驱之一。黄庭利从小便在家务农,体力活他早就习惯了,对于农场里的工作也并不陌生。这里的食宿都由农场提供,工资年终结算,虽然并不丰厚,但也足以让黄庭利攒下些钱。原本,他觉得自己可以在这里安稳地度过一生,然而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。
展开剩余71%有一次,黄庭利为了节省时间,穿越铁道时不小心走神,没能及时发现驶来的火车,最终被火车撞断了腿。虽然性命得以保全,但他的一条腿却永远残疾。幸运的是,铁路部门承担了全部的治疗费用,还给予了补偿金,这一切都让黄庭利略感安慰。但这场事故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,哪个单位还会雇用一个残疾人呢?他手中的积蓄很快用完,他决定去火车站乞讨,希望能够依靠好心人的施舍过活。
在火车站的日子里,黄庭利逐渐意识到,这里竟然隐藏着一个盗窃集团,每天都有东西被偷,甚至连他自己也差点成为他们的目标。几天后,黄庭利观察到一位小偷,那个小偷一个上午就偷到了近百元,那时候一百块相当于普通工人几个月的工资。这个“高回报”的生意让黄庭利心动了,虽然知道有风险,但他觉得比起乞讨,似乎偷窃的前景要更为诱人。
不久之后,黄庭利尝试着模仿那位小偷的手法,第一次偷了一个钱包。但他很快被那伙小偷发现,结果遭到了一顿暴打,之后被赶出了火车站。尽管如此,他并没有放弃,继续在别的地方寻找机会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遇到了一位盗窃高手。这位师傅看中了黄庭利的坚韧,便收他为徒,传授了他一身偷窃技巧。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,黄庭利终于成为了一名技艺高超的小偷。不久后,师傅因病去世,黄庭利为师傅安葬后,正式踏上了犯罪的道路。
黄庭利决定先从报仇开始,他找到了曾经在火车站欺负过他的那伙人,并通过一番比试,成功打败了他们的头目,取而代之,成为了新的“老大”。他的偷窃技能和管理能力很快使他在盗窃界崭露头角,手下的成员也越来越多,最终组建了一个庞大的犯罪团伙。黄庭利不仅技艺高超,还能管理手下,他将团伙成员按技术水平分成几个小组,并在多个地方展开作案,最终形成了一个严密有序的盗窃帝国,因此被称为“贼王”。
随着黄庭利的声势越来越大,警方也逐渐注意到这一犯罪团伙。但由于他们大多在火车站附近作案,行踪不定,各地警方难以有效打击。即使在1983年严打时期,黄庭利依然肆意横行,毫不畏惧警方的打击。普通百姓的财产受损严重,许多人对此深感无奈。
直到1984年,黄庭利的犯罪团伙已经变得极为猖獗,引起了公安部的重视。在公安部的牵头下,调动了17个省的警力,并得到了铁路部门的大力配合,沿着36条铁路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打击行动。经过数月的努力,警方终于锁定了黄庭利的真实身份,找到他的父母,顺藤摸瓜,最终在潍坊的一家招待所里将其抓获。黄庭利一被捕,手下的小偷们纷纷放弃了抵抗,并积极配合警方提供线索。最终,在1984年7月,黄庭利的犯罪团伙的所有成员被一网打尽,历时数年的盗窃帝国终于被铲除。
经过审判,黄庭利被判处死刑,并于1986年9月执行。曾经,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,本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一辈子。然而,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命运,他走上了歧路,为了生存,他选择了偷窃,最终走向了不归路。黄庭利的“贼王”之路虽然短暂,但却极为耀眼,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因偷盗而被判死刑的罪犯。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